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经验分享

瑞典印象

发布日期:2010-01-12  作者:魏坤   来源:农学院
   承蒙学院老师的关怀和惦念,让我在异国他乡仍旧感受到母校给我的温暖和支持。
   初来瑞典,已经是初秋的天气了,白天出外都要穿外罩了,这几天就更不用说了,有时早晨起来窗外大雪纷飞也不要奇怪,这就是北欧的天气。
   我留学的学校是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位于瑞典的旧都乌普萨拉,是一所建于 1477 年的公立大学,素有 “ 北欧剑桥” 、“美苏核竞赛见证人” 等称号,是瑞典最古老的大学,也是北欧国家的第一所大学。乌普萨拉大学出现过不少学者,其中包括八位诺贝尔奖得主,诺贝尔本人也在 1893 年成为该大学的名誉教授。
乌大坐落在乌普萨拉市,乌普萨拉市是瑞典第四大城市。乌普萨拉市不仅是瑞典的工业、军事中心和铁路枢纽,而且是瑞典的文化、教育和宗教中心。
   乌大没有校园,不同的学院的建筑就和普通的建筑物一样坐落在城市的不同地方,所以这对于在几个学院修课的学生来说,自行车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我在乌大的生物学院上课,这个学院是乌大建校之初就有的元老级学院,学院设施齐备,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研究经费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多。每年诺贝尔奖的化学和生物的获奖者都会到乌大做演讲和交流。
来了这边有两个月了,城市、风土人情、饮食自然和我们的有诸多不同,其中有发现的惊喜也有适应的过程。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学术环境的宽松和自由,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去发挥、去发现。
   来了这里做的第一个实验是非常简单的培养大肠杆菌,然后测定其生长曲线。这本是个很简单的实验,大家做的也非常顺利,培养基没有杂菌污染,涂布的倍数也选择的比较合适,分光光度计也测完了。但是教授在我们临走时问,有没有人的板上有杂菌污染?大家纷纷说没有污染,教授非常遗憾的和我们说:“真是非常遗憾,如果有杂菌污染那是多么有趣的事情,我们可以一起看看是哪种杂菌,它的菌落是怎么样的。”听到这里,我很惊讶,因为培养基出现杂菌污染是这个实验的失败,肯定是重做的,但是这里的氛围就是这样,不怕有失误,就怕没有认真思考和观察。这一点在我们每次的实验报告上也体现的很充分:实验成功了没有认真做分析和讨论,这样的报告是不合格的,一定会被打回来重写;但是如果实验失败,即使是很白痴的错误的失败,比如忘加某种关键试剂了,只要认真进行了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就一样可以得5分(等级为1-5分,5分为最高)。
   还是实验,我们的每一次实验教授和助教只会告诉你这次我们要做什么,至于怎么做,怎样得出结论就是学生自己发挥的了。当然会给学生提供很多的文章和背景知识,但是这些都要自己下来去读,到实验的时候要自己设计过程,并且说出其中的原理。在每个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都会有一个类似研讨会的环节,让大家说出自己的疑问,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在这些环节中,教授只是给一些引导的作用,不会给出肯定的答案,如果学生们认为可行,那就可以去实验的操作试试,看是否真正可行。虽然有时有些外国学生的实验方案真的不可行,但是教授却给予充分的支持,也许他们就是要学生在不断的犯错,改正中发散思维,找到新思路的吧。
   学生在这里可以有充分的自由,譬如选课,可以选任何感兴趣的课程,导师还会给你提供许多资料和课程供你选择。学生可以选择参加考试或者不参加考试,也可以选择多会补考或者不补考,他们认为这都是学生的自由,教授和工作人员会在适当的范围内给学生最大的方便和帮助。甚至可以随便选择瑞典乃至北欧的其他学校就读,学分可以直接转过去,如果是类似专业的话。我想这样的体系给了学生很大自由去选择自己到底想学什么,去思考自己到底是否有兴趣做这个领域。
   这些就是我初来瑞典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最后,还有个小事给我触动很深,学院每天早晨有个很孤独的老头独自喝咖啡,师兄告诉我说他是毛细管电泳的发明者,而他的导师,就是毛细管的发明者。听到此,心里的感触颇多。
 
作者简介:农学院2009届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现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作者:魏坤      来源: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