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经验分享

我的留学生活:在柏林感受自由

发布日期:2011-07-05  作者:项继发   来源:人文学院

迫不及待地来到自由大学的主校区。这里处处可以看见标有FU(自由大学的德文简称)字样的牌匾,但是又到处找不出校园的明确界限。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才渐渐明白,自由大学没有明确的校园界限,大学校园与周围的民居混杂在一起,校园主校区除了主体建筑之外,还有遍布于四处的别墅型的各个研究院所,安静、祥和、自由,一如它的校名。
      
  柏林自由大学科研强势领域包括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地质学、数学、医学和动物医学等。自由大学在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宽度在德国是独一无二的。其区域研究涵盖了北美、拉丁美洲、东欧、中东和东亚等地区以及欧洲的各个国家。
     
  自由大学的院系在称谓上都叫做Department,我所在的院系为教育与心理学系。 我的研究领域是继续教育,研究的课题是继续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参与和非农收入获得的影响,导师是该系的主任(院长)。
     
  在同一个导师门下,我们有12个研究人员。在我们的研究所里,没有级别高低之分,哪怕是导师。
     
  我学习科研的地方在一个别墅里。有自己的办公室,导师给配备的电脑,打印机,电话,一应俱全。今年5月张光强书记来这里考察的时候,我还开玩笑说,我的学习环境都赶上国内教授的待遇了。不过也确实,我们去年从母校来到自由大学的3名同学,所在的研究所或实验室的条件都特别好。
      
  2011年3月,我正式得到学院学术委员会的获准,准予开题。来到这里的半年时间,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开题论证。期间,开题报告修改了不下十遍,其中,没来德国之前,这边的导师就指导我修改过三遍。导师的性格特别随和,我的同事评价他为非典型的德国大学教授,开放、公平,但是到了学术上,他就要求我们做到严丝合缝,又会成为一个典型的德国人。
     
  每周一次的小组讨论,汇报各自的研究进展,既是对自己研究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也是同事之间的小组会诊,互相切磋。一般在德国的大学,教授与学生约谈,学生是要提前预约导师的。
     
  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作为我们所里唯一的一个外国人,我总能得到大家的照顾,这让我也觉得有归属感。在自由大学,午饭时间很有意思。像我们所,每天都是一起吃饭,导师加学生,十几个人,便于大家增进了解。不过慢慢地我发现了另一个功效,就是可以缓解工作带来的神经疲劳。
     
  来到这里的八个月时间里,慢慢被德国人行为方式所影响,比如制定严谨的工作时间表,比如制定每天的工作进展量,对我来说,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因为我在时间规划上不是一个对自己严格的人。此外,除了每天正常的科研工作,每周还会参加学校免费提供的德语语言课程。每周上3次课,每次持续将近4个小时。虽然有时候觉得自己交叉在语言课和科研中会很累,但是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充实感会消除身心的倦怠。学习工作之余,可以感受柏林以及德国,这片哲学的土地,到处散发着自由的气息。
       
  作者简介:我校人文学院职业教育学专业2010届硕士研究生,2010年9月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继续教育。他是我校2010年派往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3名学生之一。

 


作者:项继发      来源: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