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文章搜索

难忘的心灵之旅 深刻的差异之思

发布日期:2007-08-30  作者:赵婧   来源:食品学院

  海外杰出青年汇中华活动(CSP)是由香港爱国人士发起并支持的一项民间交流活动,旨在帮助新时代的年轻人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感知。我十分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本次活动,感受颇深。

  首先,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与海外学子的深入交谈,我清楚地了解到了中西方不同国度在教育教学体制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由于教育观念的不同所导致的,由此其教学效果也明显不同。在强调个性化的西方传统文化中,教育是培养个体独立发展的手段和目的,换句话说,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每个人的个性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这在某种意义上与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但在西方充分强调个性化的整体文化氛围中,其教育的特点格外突出,特别是美国的教育体制与我国就完全不同,在小学和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是非常轻松的,其高中毕业生的数学水平与我国普通初中生的数学水平大体相当,而学生们大多数的课余时间都是用来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的,比如手工劳动,义务活动,科学小发明或者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独立自由地发展,总之,在大学之前,他们的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与我们单一而繁重的学习生活和应试培养形成了显著差异。

  如果说在步入大学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骄傲地夸耀我们深厚的数理化功底,让西方的大学生也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吃苦精神和智慧,但是,一旦大学毕业,特别是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与他们的距离就明显拉大了,特别是在高端科学研究领域我们更是处于劣势。通过交流,我认识到,这主要与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有关。由于西方的教育体制强调的就是开发个人独特的潜能,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培养,千人一面的教育,这样,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个性以及创造力就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虽然在基础课方面有所欠缺,但通过大学四年艰苦的学习是完全可以弥补的,所以在大学毕业时,我们和国外学生在文化课水平上尽管相当,但由于早期对创造思维能力发掘的欠缺,使他们在创新能力上远远胜于我们,在这次与海外学子的深入交流中,我们的综合实力不及他们已经明显体现了出来。

  然而,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人口如此庞大的现状,统一量化的考试成绩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选择人才方法。很难想象,如果完全按照西方的人才选拔制度和教育制度,我们的国家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抱怨现行体制的弊端,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超越自己所生长的时代和环境。那么,作为一个在中国成长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弥补与海外学生的差异呢?我以为,首先我们应该认清现状,充分了解中国国情,了解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有机会来到了陕西偏远农村,参观了农家,大家无不被其贫困落后的现状所震撼,许多人都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中,在轻松惬意的校园中,我们无法想象,同一片蓝天下,尽然还有很多人在为吃饭发愁,很多人由于没钱看病而撒手人寰,很多农家子弟因没钱读书而辍学。强烈的忧患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大家突然觉得似乎要为他们做些什么,于是我们把随行携带的食品饮料甚至零钱都给了他们,然而“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暂时的帮助只能解决眼前的一点小问题,而要根本促进祖国的发展,彻底改变落后地区的面貌,还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努力奋斗,毕竟,祖国的未来要靠我们!

  通过与海外学子的深入交流,我感触最深的是,祖国的发展不能完全模仿西方先进国家的发展历程,更不是对其文化的全盘接受。在北京,我们看到STARBUCK(星巴克)是遍地开花,甚至在中国传统文化荟萃的故宫内也占有一席之地,而代表老北京特色的茶馆却芳踪难觅。人们听的是日韩流行歌曲,看的是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吃的是洋快餐,而我们传统的京剧、话剧还有诸多国粹却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甚至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内地的学生在回答中国古代历史常识时表现出的捉襟见肘与新加坡学生的侃侃而谈让我感到甚是痛心,优秀而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难道真的会在我们这一代青年身上消失吗?这不禁让我感到不寒而栗,无法想象一个将失去传统文化的国家还能走多远。

  在外来文化猛烈冲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急速发展的今日,我们又如何选择,迷茫和无助使我夜不能寐。毫无疑问,只有迎头赶上才是唯一的方法,无谓的感伤只会凭添烦恼。因此,“从我做起”,仍不失为当今青年人的重要使命。如何做起?势必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首先要努力学好专业课程,拥有一个坚实的专业功底,同时要密切关注国际的发展趋势,做到知己知彼,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学习外语,一口流利的外语是连接外界的桥梁。同时,要锻炼自身的各项能力,特别是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创新能力。而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学习世界先进文明,掌握西方的科学技能,更要尊重、发扬和继承优秀的中华文明,使之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因为它不仅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整个人类的
 
 


作者:赵婧      来源:食品学院